话说“有点儿信心”
ELW
(一)
最近,网友“一了”发表了一篇博文,题为“春天的故事”。文中说道:
那天乘115路电车时犯困,下车后刚要庆幸没坐过站,发现将上车时提的两个包落车上了。原想自认倒霉,眼前忽然闪过那位胖墩墩的乘务员的身影,注意到这人挺负责,在车上不断提醒打盹的乘客别坐过了站。也许他会注意到这两个包,或许会认为帮助失主也是他的工作,有这点信心支撑着,他赶到了115路终点站。
在调度室刚讲了两句,值班员就笑了,指指窗外:那不是来了!正是那位乘务员,手里提着他的那两个包。“一了”不知说啥好,握着手连声道谢。司机在一旁说,您不用谢,这是我们应该的。
“一了”说,当时的感受除了失而复得的喜悦,还有一种感动。我们老百姓看社会,眼光不可能那么深远,可社会的细微之处展现的善意、平凡中的那种高尚我们都能感受到。与这些交臂而过之后,我们都会感到增加了一点信心,对这个社会的信心,或许这就可以算获得了正能量。
(二)
读了这篇文章,我很感动。想起自己经历的两件事:
其一:去年12月,我在三里河路匆匆赶路,因晚上视力欠佳,腿脚不灵,忽略了路边的障碍物,摔了个大马趴。当时街上人很少,灯光很暗,第一位路人发现后,立即将我扶起。那是位年轻小伙子,关切地问我:“阿姨,您没事吧?要不要帮忙?”还好,跌得不重,只是膝盖磨破了点皮。见我没事,他才走开。
其二:今年1月,我在商场不慎踩空了两阶台阶,扑倒在地。当时周围没人,我试着自己起来,却未能如愿。第一个路过的是位女士,见状毫不犹豫地奔过来,让我别动,先活动一下胳膊和腿,见还都能动,才将我扶起,搀扶到旁边一排座椅上休息。我向她致谢,并表示无大碍后,她才离去。这次可不乐观,去医院检查才发现腰椎骨折,只得住院、卧床养伤。
卧床期间想到,此前媒体报道过不少老人跌倒无人扶或老人反讹搀扶者的新闻,最终经调取监控录像,才还了施救者的清白;而在没有摄像头的地方却成了纠缠不清的悬案。而我两次跌倒却都这么幸运,真是碰到了好人!
庆幸之余,也让我联想翩翩。记得报刊还发起了“老人跌倒该不该扶”的讨论,虽然最终答案是“该扶”,但编者却提醒大家要注意保护自己,要留下证据。还支招说,街边的摄像头,汽车的行驶仪都可留下影像,如若都没有,至少应在搀扶老人前用手机拍下照片留存。读后甚是感慨,如今人间的冷暖,清白与邪恶竟要靠冰冷的摄像头来验证!
无独有偶,在CCTV报道“一位87岁老人摔倒,45人路过无人扶”的新闻、媒体热衷于讨论施救者如何保护自己的同时,也曾见德国媒体有一篇类似的报道:在德国博尔贝克市一家银行自助大厅,一位82岁老人昏倒在地,先后有4人视而不见,直至第五人出现才联系急救。根据德国刑法第323条C款,这四位未施救者已经触犯了法律,受到警方传唤,一旦开庭审理,他们将面临一年徒刑的处罚。中外对比,真让我感到汗颜。
(三)
言归正传。读过“一了”的博文,想到自己的经历,真是思绪万千。对博文最后一段文字,我颇有同感:我们普通老百姓看社会,眼光不可能那么深远,可社会的细微之处展现的善意、平凡中的那种高尚我们都能感受到。与其交臂而过之后,我们都会感到增加了一点对这个社会的信心,或许这就可以算获得了正能量。
说的好!这些平凡的人,细微之事,确实能让人萌发一种感动。感动之余,也让我对社会增加了一点儿信心,因为毕竟还是好人多啊!但面对现实,如何加强立法,唤起道德和良知,排除负面的影响,确还任重而道远啊!
评论